首 頁 >> 政 務 >>媒體看威遠 >> 從“全國之冠”到“再續輝煌” 內江還能有多“甜”?丨蜀中策·川中崛起調研行
                                                                          详细内容

                                                                          從“全國之冠”到“再續輝煌” 內江還能有多“甜”?丨蜀中策·川中崛起調研行

                                                                          6月29日,內江首次以“中國甜食之都”形象亮相第十九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漢安糖草、黃老五、金四方果業等30戶甜食企業,帶著200多個種類的展品,勢必要讓在場的觀眾甜到心坎里。

                                                                          內江“甜味”悠長,隋唐時期就有種植甘蔗的記載,清代時同福建、臺灣并稱全國三大糖業基地,民國初期糖產量占全川70%、全國48.46%。1957年日均榨蔗達2840噸,為全國之冠,“甜城”由此載入《辭!。上世紀90年代,受到成本、市場、技術等多重條件限制,內江糖業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6月18日,內江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授予“中國甜食之都”稱號。一個多月前,四川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區四市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產業強市和區域物流樞紐。面對新的榮譽和機遇,內江如何立足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再續昔日甜城輝煌?

                                                                          內江蜜餞 攝影:王斌

                                                                          甜城記憶

                                                                          兩度興衰 ,從高光走向沒落

                                                                          “糖坊”“漏棚”“內江糖廠”是內江老工業基地的輝煌印記;“蜜餞”“桔紅”“冬條”是無數內江游子的鄉愁記憶。

                                                                          6月28日,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申福建為記者分享了他對內江糖業歷史的梳理和研究。

                                                                          臺灣甘蔗專家駱君骕所著的《甘蔗學》認為,唐代貞觀年間,蘆蔗這一優良甘蔗品種就隨佛教從印度經拉薩、成都傳播到內江,并一直是內江獨有品種。同時傳入的還有甘蔗制糖技術,因此“內江是印度制糖技術傳至中國的第一個據點”。相傳在唐代,內江就開始逐漸用蔗糖代替蜂蜜來浸漬果品,制成色鮮味美的蜜餞。到了宋代,內江更是大面積種蔗制糖。

                                                                          明末清初,四川遭受戰亂、天災及瘟疫,人口銳減,耕地大量荒廢,甘蔗幾近絕種,內江也不例外。一直到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福建人曾達一帶著兩個制糖匠人挑著蔗種入川,開始種蔗制糖。此后,內江人爭相種植甘蔗,種植范圍迅速擴散到沱江流域的資中、資陽、簡陽等地。

                                                                          之后,內江糖業迎來了三個高光時期,第一個是清末民初,各地糖坊、漏棚3000多家,當時就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的說法。第二個是抗戰時期,內江成為全國的產糖中心和基地,1939年,椑木酒精廠日產酒精10噸,居全國第一。第三個是上世紀50年代,建成了我國第一家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行施工、日榨甘蔗1000噸的內江糖廠。

                                                                          上世紀90年代初,內江糖業陷入困境,逐漸失去競爭力。一是由于內江緯度日照等自然條件的先天不足,甘蔗品質不佳產量低,缺乏競爭力;二是國家放開了甘蔗收購價格,但沒有放開糖的價格,制糖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三是機械化制糖原料不足,設備利用率低;四是新品開發不夠,沒有跟上人們觀念的轉變,蔗糖逐漸被人們拋棄。

                                                                          1992年以后,內江糖業漸漸淡出人們視線。

                                                                          黃老五花生酥生產車間 攝影:王斌

                                                                          甜城品牌

                                                                          創新賽道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深厚的甜文化孕育了內江工業精神、工業文明,也孕育出了內江地方特色食品產業。

                                                                          2016年,內江市成功注冊“甜城味”商標9大類101種,涵蓋糧油、畜禽、水產、果蔬、酒水飲料等各類食用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如今,“甜城味”區域公用品牌早已入選四川省公開推介的十大品牌,有200余家企業使用“甜城味”商標。

                                                                          6月15日,記者來到了威遠縣鎮西鎮食品工業園區,園區內的黃老五花生酥、金四方無花果制品久負盛名,兩家企業同樣面臨著生產淡季、甜食遇冷的問題,不得不在創新中尋找著新的賽道。

                                                                          2008年成立的黃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不斷地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每年中秋節到次年春節,因為走親訪友的機會多,所以是公司生產旺季,而眼下正處于淡季。

                                                                          當天上午,記者走進生產車間,只有花生酥、米花酥等少量生產線在運轉。而旺季的時候,5個車間30條生產線都是24小時滿負荷生產。當晚8點,在某短視頻平臺直播間,黃老五的妻子萬郁全情投入地為粉絲介紹自家的產品,但不是花生酥,而是預制菜。原來,2022年,萬郁成立了四川花生嫂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黑山羊羊肉湯、鮮拌跑山雞等預制菜產品,受到市場好評。

                                                                          “鄰居”四川金四方果業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游勇也在忙著推新品,他打開手機里的新產品包裝設計圖片,對記者說:“今年我們準備推出無花果阿膠燕窩銀耳羹、無花果山楂條、無花果原漿液!

                                                                          當天,這家以無花果種植加工起家的企業卻在忙著在加工檸檬凍干!肮饧庸o花果,企業吃不飽!痹瓉,無花果季節性太強,儲存量也有限,沒有新鮮無花果可以生產的季節,企業不能滿負荷生產,自然影響發展。所以,這幾年金四方還發展了檸檬、桑葚、紅薯等果蔬加工。

                                                                          內江被授予“中國甜食之都”稱號 攝影:黃正華

                                                                          甜城機遇

                                                                          區位優勢 ,劍指五百億產業集群

                                                                          悠久的糖業歷史、豐富的制糖經驗、適宜的氣候條件以及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為內江這座城市再續甜城輝煌帶來了無限可能。

                                                                          2022年,內江市“甜味+”規上工業企業有75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55.9億元。產業涵蓋谷物磨制、屠宰及肉類加工、果蔬和堅果加工、糖果巧克力及蜜餞制造、酒類制造、精制茶、飼料加工、玻璃制品制造等14大類、22小類。

                                                                          2022年底召開的內江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深挖甜城文化,打造“中國甜食之都”。自此,內江開始正式“起筆”,全面續寫這篇以“甜”為主題的宏大“文章”。

                                                                          為做好要素保障,當地相繼出臺了《內江市工業倍增計劃行動方案》《內江市發展“甜味+”食品產業實施方案(2023—2030年)》和《關于加強要素保障促進工業強市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系統謀劃產業發展和服務保障工作。推行“一縣一園”和“一園一主業”發展模式,占地約12平方公里的6個食品專業園區快速發展。

                                                                          今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區四市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意見》,不僅提到了“支持內江打造中國甜食之都”,還提到了“支持罐頭飲料、休閑食品等產業發展”,這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新信號,催人奮進!

                                                                          緊接著,6月25日,內江市委八屆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內江市委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助推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決定》。圍繞“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工業強市”的目標,內江確定了發展“頁巖氣+”“釩鈦+”“甜味+”“裝備+”以及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六大產業的實施路徑。

                                                                          劍指500億的產業集群,“甜味+”將著力構建以“甜品”“甜飲”“甜果”“甜菜”為主題的食品產業體系,推動食品產業標準化、深度化、規;l展,打響“中國甜食之都”品牌。

                                                                          甜城突圍

                                                                          “甜”是基因,“+”什么是關鍵

                                                                          機遇與挑戰并存,其實放眼全國,相比起“中國糖都”廣西崇左市和我國“第一甜縣”湛江市遂溪縣,內江的甘蔗種植面積和蔗糖產量還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內江現有的食品加工企業并不多,甜食產業的帶動性和黏合度也并不高。如何突圍?“甜味+”什么才是關鍵。

                                                                          “甜”是基因,“+”是骨血。內江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強調說,發展“甜味+”產業是發展以甜味食品為支撐,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重點,以配套產業為補充的食品加工業。一是加出特色,打造特色鮮明、富含內江元素的“甜城味”工業美食體系。二是加強融合,著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三是加入配套,不僅要發展傳統食品產業,同時要培育發展玻陶、包材等配套產業,延伸產業鏈。

                                                                          種蔗、制糖是一二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模式,那如何與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呢?內江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張紅揚教授建議,要做好“甜味”農業文化遺產新文章,創新探索“中國甜食之都”富民惠農增收新路徑。例如,面向全國舉辦常規性的“甜味”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和“甜味+”產業豐收慶典,打造“甜味”農業文化遺產地優質品牌,制定出臺保護發展支持政策,講好“甜味”農業文化遺產故事。

                                                                          從內江糖業歷史中,申福建也得到了一些啟發。他認為,發展甜味食品產業,要適應時代要求,結合市場需求,加強對內江甜食的技術革新,打破人們對甜食的抗拒心理,生產推出符合大眾需求、老少皆宜、健康美味的甜味食品。接著就是要選好引爆點,通過線上線下宣傳,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讓世界愛上“內江甜”。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甜在內江”!皟冉稹,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感覺,一種記憶,一種享受。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08328251910
                                                                          暂无内容
                                                                          還可輸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
                                                                          娇妻为恩人泄欲小说